“五业一体”工作室
网站首页|媒体聚焦|五业咨询|名师微课|易班YOOC|发展指导|师友计划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五业咨询>>正文
第三节 学生干部是干出来的!
2022-10-31 19:46  

第三节  学生干部是干出来的!

每年新生入学,大学校园的学生组织们在招新。这里的学生组织包括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各类协会等。对于新生说,扑面而来的第一个问题还未必是加入哪个学生组织,应该是究竟要不要加入学生组织。

此时,至少有两种反对声音。第一种反对声音是“学生组织一无所获”。他们讲述自己在学生组织的种种经历,配上一种阅尽天下事的淡定沧桑,介绍一段轻描淡写的看似辉煌,得出一个红尘看破的重要结论——千万不要加入学生组织,因为在这里什么也学不到”。立论依据主要是自己疲于应付的现身说法,全是各种任务,缺少自由空间,当然还可以再加一些“一回头已百年身”的往事,比如因为学生工作而辜负了爱情、耽误了学业等等。第二种反对论调是“学生组织乱七八糟”。也许他们从来没有加入过任何社团和学生组织,却可以言之凿凿地讲述学生组织的种种内幕和黑暗,比如拉关系,比如立山头,比如形式主义,比如阿谀奉承,比如沆瀣一气等,不一而足,然后得出一个拯救学子于水火的结论——千万不要加入学生组织,因为在这里“人会变得市侩、庸俗、官僚气”。

真相如何?遥想当年,我其实走了不少弯路。我曾经坚定地认为进入大学之后学习不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锻炼能力。想锻炼能力,那最好就找一个平台提升和试探自己,寻找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很自然的选择就是加入学生组织。于是,我一口气加入了4个学生组织。校学生会、文学社、院学生会……然后,我在所有的学生组织里拥有同样的身份:干事。那时候我感觉特别荣耀,觉得每一个身份都代表一份经历,代表一种锻炼,代表一种能力,如果再虚荣一点介绍自己,我恨不得把这些内容逐个列一遍……一个月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什么叫干事?就是什么事儿都干。

几乎在所有的学生组织里,干事的基本业务都是相同的。比如搬桌子、抬椅子、贴海报、撕海报、吹气球、吐泡泡……问题来了:既然工种和业务都一样,那我为什么要干八份?我的目标又不是在一年以后变成学校里吹气球吹得最好的选手。于是,在学业受到重创的激励之下,我决定根据自己的兴趣慢慢辞去了绝大多数我认为自己没那么喜欢的学生组织,最后只保留了一个身份:院学生会宣传部干事。但是你注意到没有,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弯路。因为这就是试探和发现,这就是选择和判断。所以,大一在学生组织要学会一个词:选择。

再说说搬桌子、吹气球。这些事儿似乎没有任何含金量,似乎有把子力气就能干,似乎肺活量大就能干,其实也不见得。如果你接到一个任务:“去找几个人,把晚会现场的桌子布置好”,你会想到什么呢?有的人想到的就是让我干啥就干啥呗,有什么好想的。有的人想到的是从哪里搬?搬到哪里?搬到之后怎么摆?用完之后怎么收?同样是吹气球,有的人想到的就是吹。有的人想到是为什么要用气球?有什么用途?有没有更好的装饰办法?气球从哪里买?买什么颜色?摆什么造型?活动结束谁来收?如果气球不好用什么替代?你有没有见过活动结束以后漫天飞舞的气球?你有没有见过活动结束以后孤孤单单的桌子?其实,你应该追问,这些事儿都是谁干的,怎么干成了这样?另外,搬桌子不可能是自己搬,你需要找人帮忙,叫谁呢?叫自己学生组织的?万一人家不愿意来呢?万一别人有事呢?那叫自己宿舍的?舍友如果不愿意来呢?喊老乡?要不喊搬家公司?于是,你要寻找战友,寻找合伙人,于是你要开口说话,你要交际沟通,你要分工协作。这些全都是细节,其实我们的生命就是无数的细节生长起来的。当然,也确实有人因为搬桌子退出了学生组织,然后将来他还可以用过来人的身份谆谆告诫学弟学妹,千万不要加入学生组织,因为进去就是搬桌子。

其实不主动选择,你可能还真的没有什么搬桌子的机会。你可以独来独往,你可以沉默寡言,你可以尽量的减少跟别人的交流,你应该也能做到不开口向人求助,你甚至并不需要好朋友,反正怎么都可以过大学

大二的时候,如果你留下来,应该就成为了一个负责人,比如组长、部长或者副部长。至于什么称谓,其实倒不重要,你千万不要计较,不要当回事,也千万不要把这个称号看的太重,因为这就是一个平台,一个试探自己和展示自己的平台。

我也是,我在大二的时候成为了学院宣传部的负责人。那时候我的业务范围主要包含三部分:海报、横幅和新闻稿。比如给学院的重大活动写海报,我需要泼墨挥毫然后放到学校显眼的地方进行宣传;比如撰写各类标语和悬挂横幅;比如在重大活动结束以后撰写新闻稿然后投递给学校校报。你看到的仅仅是枯燥乏味的工作么?不是,这些工作背后其实锤炼和敲打的全是你的能力。比如写海报需要书法功底;写文稿需要文字功底;写标语需要凝练能力;悬挂横幅需要爬树技能……是的,你没看错,爬树。在我上大学的年代,横幅的悬挂没有专人负责,更没有专门设备,就是借助小梯以及爬树能力把横幅分两次爬到主干道路两旁的大树上,如果运气不好,你可能需要调整三四次。如果你做了负责人,具体业务你必须熟悉,当然你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比如上传下达,计划总结,开会发言,分工协作,组织活动。比如策划方案怎么写?工作经费怎么筹划?活动创意如何体现?突发事件怎么应急?当然也包括,那张桌子到底搬过去了没有……

在学生组织最大的收获其实是那些受挫的时刻,比如你把活动办砸了,那些印象深刻的反思才真正是你的成长。因为我们所有的成长都是需要阶梯和基石的,正是一个个让你警醒的小纰漏甚至大跟头才让你越做越好,越走越顺。

20岁的时候你不烦恼不思考不跌跟头,40岁你大概还会重头体验。但是,大学里的挫折和烦恼基本上没什么代价,顶多就是挨批一顿,你还有的是反省和改正的机会——但是如果你走向社会把事情办砸了,你的第一次很容易成为你的最后一次。所以,大二在学生组织要学会一个词:组织。

到了大三,留在学生组织的就不多了,当年的部门负责人大都卸甲归田,当年搬桌子的小鲜肉接替了你的工作职责。下有部门负责人管理具体工作,上有老师指导布置任务,此时的你,应该轻松一些了。

然而,好像并不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这时候你需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要继续留在学生组织,以及你想在这个平台上锻炼什么能力,形成什么核心竞争力。我经常问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问自己想要什么?大三的时候,学生会改选,我拿到了最高票,老师也希望我做学生会主席。但是,我跟老师表达了感谢,然后选择了做副主席,分管宣传工作。我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到极致,我需要的是拳头,不是指头。

我一直坚信,请你也一定要相信,现在你能做到极致的工作,你能做到优秀的特质,将来你大致可以依靠这个优势安身立命。因为大学本就是优秀者的集合,本就是一种选择的标准。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创办了学院的新闻中心,然后招兵买马让宣传工作有梯队有传承,学院的宣传工作连续几年做到历史最好水平。

如果说大二指挥的是一场冲锋,那么大三考虑的就是一场战役。谋划环节是学生组织工作的灵魂,如果说一个优秀的部门负责人可以做到独当一面的话,那么一个优秀的学生会主席就可以做到自由自觉地开展工作,谋划的能力会陪伴你的一生,让你不管身处任何地方,都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应该做的是什么,如何去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所以,大三在学生组织要学会一个词:谋划。

至于学生组织里存在的不良习气我想那些不良习气肯定存在,毕竟全国那么多高校,那么多学生组织,那么多学生。我坚决反对也特别反感那些不良习气,包括什么搞些正部长级、副部长级以及主持工作的身份确定,这些幼稚模仿背后体现的就是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既有自我定位的偏差,更有指导教师的缺位,必然是要反思和改进的。

如果一个学生干部心中认定和强化自己是所谓“干部”的时候,认为“我们不一样”的时候,他就已经失败了,已经忘本了,已经自我隔离了,已经失去根基了,因为学生不需要也不会认同这样的服务者。如果非要说学生干部“不一样”,那也应该是自我要求上的“不一样”,要更加的努力、更加的上进、更加的勤勉、更加的谦和、更加的务实,学生组织的存在感和认同度一定是在服务同学中体现出来的,一定是在为同学付出和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有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认为是学生组织的本质属性,更不能认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也不能认为以后还可以是这个样子。

其实,除去学生组织里的短暂身份,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个鲜活的青春,一个个身边的舍友,一个个兄弟姐妹,生活永远没有那么复杂,真相永远没有那么扑朔。这个世界并不复杂,每个人都是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创造什么样的氛围。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传统。我们就是在寻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用我们的青春、激情和汗水书写一段共同的生命交响曲。愿我们都能在大学找到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五业一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