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业一体”工作室
网站首页|媒体聚焦|五业咨询|名师微课|易班YOOC|发展指导|师友计划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名师微课>>正文
辅导员网文写作的“育”“化”“砺”
2020-10-20 16:17  

网文作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承载的途径是:通过网络交互社区、网络群组等网络平台主动发布相关内容,吸引学生浏览、点击和评论,引导网络舆情;其实施的目的是:1.围绕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效舆论引导;2.丰富网上宣传内容,把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由于网文隶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手段,因此其同样必须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即契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符合网络发展规律、适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也必须满足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的目的,是典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因此,网文写作决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的上的网络软文或者清新博文,必须指向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这个问题明确了,才是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的问题,这也高度契合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相统一的要求。因此,目的性是根本,规律性是依托,网文写作要在目的与规律中寻求合理的平衡,促进目的与规律的协调发展。

一、“育”——合目的性:铸魂育人

辅导员网文的兴起,是与互联网时代的兴盛同步推进的,2006年,《包涵心语》由学习出版社出版,这是辅导员撰写网文开展育人实践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包涵时任复旦大学任重书院学工组长,担任辅导员期间,她结合实际问题,撰写周记,将其上传至班级网上主页,共计12万多字,152篇,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以及大学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包涵心语》由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题写书名、时任教育部长周济亲自作序。《包涵心语》用故事讲道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潜移默化中凝聚着鲜明的育人导向。到今天为止,都是辅导员网络文章的常见体例,即由小到大,我们看一篇文章:

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徐川)

接到同学留言,说他最近很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他有资格被发展为党员,但是他还没想好,问我怎么看。

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给我的问题,也是我给自己的命题。我们一起来聊聊。

我大学毕业之前才成为正式党员,不算早,很多人在高中就是党员。当然,这不好比较,我也不羡慕,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不能老是看着别人。如果你的眼睛一直盯着别人,也就迷失了自己。其实,我很多条件早就具备了,我群众基础很好,威望很高。班级里各种选举,只要是正面的,只要我参加,基本我就是第一名。有时候我还是全票。但是我什么都好,就是学习不好。于是,威望再高,基础再好,成绩太差,还是没有资格入党。


我们看,这篇网文就是从身边具体的故事着手,没有一上来急着讲道理,整篇文章分了七个部分,其中前六个部分都是在结合着自身的成长故事循循善诱,展现的是自己为什么入党,如何入党的历程,直到第七部分,我们才看到这样的明确指引性的结论。

我认为,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不为同学全心全意奉献,做不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是没有资格入党的。如果大家都同意这样的观点,那就不只是我,而是我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同时,也应该带着每个人的信念和故事。


最重要的,是结论中徐川老师亮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见上文加粗部分),如果说一篇好的辅导员网文需要有几个基本特质的话,我们通过上文就能提炼,那就是:思政元素、鲜明观点和身边故事。有两种写作公式:

1.身边故事+思政元素=鲜明观点

2.鲜明观点-身边故事=思政元素

关于第一种公式,我们已经在上文提及,通常适合一些具体的问题,符合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写作范式,但是对于一些形势政策的宏观指向,大家可以采取由大到小的写作模式,也就是第二种公式,最后可以提炼出明确的思政干货。比如,我们看这样一篇网文。

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节选自新华网)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谆谆教诲振奋人心,激发起广大青年为梦想不懈奋斗的澎湃力量。

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回首百年奋斗历程,历史的启示催人奋进: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唯有保持拼搏奋斗的精气神,赓续永久奋斗的好传统,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才能把握机遇、奋发有为,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提炼其中的关键句,可以总结为:1.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激发青年奋斗的磅礴力量。2.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成就自我的广阔机遇,更有不辜负时代的使命。就是紧密结合“五四讲话”,号召青年把握机遇,担当责任,砥砺奋斗,指向性非常明确。因为是摘选,所以没有收录后续部分,但是我们可以推演,下面的部分一定是具体化的引导,鼓励青年学生把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如何从身边做起,不负青春和使命。

因此,网文和博文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网文的指向明确。马克思在其著作《神圣家族》中有过这样的经典论述:“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网文看似阐述事件的背后,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价值引领。这就意味着网文具备两个鲜明特点:“针对性”、“指导性”,即围绕热点问题和学生关切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正确的立场和态度,有效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舆论,指导实践。

因此,目的性明确了,其实就是价值认同、行为导向、情感激励、心灵陶冶,辅导员写网文千万要回归自身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身份意识上来,我们的文章其本质上是有阶级性的,也就是说,一篇文章的背后所体现的是我们所引导的正确价值观,这决定了下一步化人的方向。

二、“化”——合规律性:成风化人

“化”是方法和途径的问题,学过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老师都会对一个次并不陌生,那就是“灌输”。早在 1844 年,马克思就在其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灌输的概念,强调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灌输,否则先进理论不会自发产生。后来,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又对“灌输”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很多老师对于灌输有误解,甚至认为网文就不能灌输,其实列宁对于灌输讲的很清楚:不仅仅是提供解答某些问题的现成结论,最重要的是指引导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强调“要用对方能听得懂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网文要通过隐性、柔性、渗透、体验等方式将受教育者置于文化的包围之中,通过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地浸润人、感染人、熏陶人,我们看一看总书记是怎么讲道理的。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善于运用生活中的语言叙事说理,赋予“家常话”以全新的意蕴。他用“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阐述政贵有恒的道理,要求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用“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的极端重要性;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形象地阐述青年时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用“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说明不同文明既各具特色又能够包容互鉴;他引用哈萨克斯坦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倡议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交流和地区安全。这些语言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朴实自然接地气,让人在轻松愉快中茅塞顿开,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事理。

——《感悟习近平的语言魅力》向贤彪

大家读了什么感觉?是不是平实的语言中中蕴含着大智慧,通俗中揭示出大道理,不仅让人觉得亲切,而且感到其中蕴含着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给人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辅导员写网文,也需要这样的文风,这才符合青年学生接纳的规律。当然,写文章不仅仅是要把握文风这个“魂”,还要有明确的逻辑主线牵引,才能有“势”。通常,我们写网文,一个比较成功的体例是“5段论”

第一部分:阐述背景和问题,第二部分(一般为三段):论证中心观点(通常在题目中已经明确,好的题目不仅要能吸引人往下读,更重要的是就是文中中心思想的提炼),第三部分:总结引申,面向引导,凝心聚力。

比如:读懂习近平讲给青年的“知心话”(中心思想和观点)

——辛识平

“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座谈、演讲、书信交流中,同青年谈心,对青年提出期望,既语重心长,又意味深长。读懂总书记讲给青年的“知心话”,就找到了当代青年砥砺奋进的时代坐标。(第一部分,背景和问题阐释)

“知心话”里,饱含对青年的关爱关怀……

“知心话”里,有青年的“成长指南”……

“知心话”里,激荡着奋斗圆梦的主旋律……

(三段论证中心观点,多采用对仗的句式,另外尽可能形象化的表述)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牢记总书记的教诲,树立奋斗之志,激发奋斗精神,让青春之花在奋斗拼搏中绽放,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能跑出更好的成绩。(最后一部分,引导和号召,最后达到凝心聚力的目的)

三、“砺”——双合平衡:凝心聚人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结合上文具体而言,就是在实践过程中“人化”与“化人”的统一,最终的目的是凝心聚人,拔高一点总结,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我们常说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结到一个字:“砺”,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以三个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表达传承,从而达到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时尚,砥砺奋进,实现化人的目的。

当然,写好一篇网文的前提在于学习,尤其是要养成日常读书看报的习惯,特别要重点关注一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的一些经典评论员文章,这些对于提高网文素养而言有重大的作用,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

1.有所选,才能有所得。除了上文提到的之外,大家还可以关注《中国青年报》《半月谈》《宣讲家网》《环球时报》《观察者网》《人民论坛网》《中国教育报》《共青团中央》《求是网》《共产党员》《侠客岛》等,尤其是《学习强国》是个宝库,有很多精彩的文章。

2.有所得,需要有所选。其实可选的平台很多,但是不宜太多,这里的“选”,是在权威媒体文章中筛选文章。结合自己的阅读习惯,精选3-5个微信公号或者报纸即可,精读范读结合,可以按照不同类别整理几篇范文,模范体例撰写。比如:总分论点式,平铺直叙式,正反论证式等,要让所选的文章真正发挥其价值,我们就需要筛选出自己常练的、喜欢的结构。

总而言之,写一篇好的网文不容易,诚如一句老话:板凳敢做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辅导员一是要坚持学习,坚持写作。类似用“一万小时法则”提升自我,多读,多思,多写;二是要基于所带学生的实际关注找话题。“天边不如身边”,这样的文章才会有吸引力,接底气,也才真正的适用于自己的学生,才叫有价值。因此,辅导员的文章总结起来还是四个字“贴地飞翔”,来源学生,引导学生,回归学生;三是要有特色。比如有的辅导员就结合自己的法律背景专门教给毕业生如何防范求职就业中的陷阱,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我觉得就很好,否则千篇一律的写作内容,同质化太严重,效果就会被稀释;四是要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行学术总结。比如结合工作实践,撰写论文,总结网络思政的一般规律与实践经验,进而指导实践。正如陈宝生部长强调的要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上做文章,“不老生常谈,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不自娱自乐”。唯有千人千面,紧扣特色,长期坚持,学术总结,才能塑造自己的精品,就能脱颖而出。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五业一体”工作室